
用精湛技術守護建筑安全、繪就城市天際線--天津建院建筑結構技術咨詢研發中心、建筑工程檢驗檢測中心主任
綠色建筑設計研究院黨支部書記、 副院長 建筑結構技術咨詢研發中心主任 建筑工程檢驗檢測中心主任 執行總工程師 高級工程師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分會理事、國家震后建筑安全評估專家、天津市建設領域科技專家庫專家、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結構專家、天津市施工圖審查技術專家、天津市滅火救援專家組專家、中國民航大學外聘碩士研究生導師。 近年來,胡雪瀛依托綠色建筑設計研究院結構研發中心和鑒定檢測中心,致力于超限高層建筑、消能減震體系、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程等領域的科研和設計工作。主持、參與了多項省部級科研課題和工程項目設計,為天津市多項重大政治經濟活動提供了技術支持。先后獲得國家級獎項1項,省部級獎項9項,主持和參與省部級科研課題5項,在國內外專業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參加國家及地方行業標準編制5項,獲授權2項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建設了建筑結構工程檢測實驗室,完成了“建筑工程檢驗檢測中心”的組建工作以及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證(CMA)工作。
業務領域 01 超限高層建筑的設計與研發 2010年天津建院成立了建筑結構技術咨詢研發中心,在黃兆緯總工前期工作的基礎上,胡雪瀛帶領團隊深入開展超限高層的科研和設計探索。先后主持和參與了《超限高層建筑設計指南研究》、《新建高層建筑工程施工對既有地鐵隧道結構安全的影響》等市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種內置格構式鋼骨的巨型鋼骨混凝土柱》、《鋼筋混凝土梁與矩形鋼管混凝土柱的連接節點結構》、《一種十字形鋼骨混凝土柱和鋼骨混凝土梁的偏心節點》等多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依托科研成果和以多名博士為核心的技術團隊,近五年來結構研發中心共完成單體超限設計20余棟,其中包括津灣廣場9號樓、六合大廈等300米超高層。目前,中心在天津地區超限設計領域市場占有率超過60%,我們用技術實力支撐起天津城市的天際線。
天津津灣廣場9號樓主樓超高層項目屬于天津市重點工程。建筑主要功能為商業和辦公,地下4層,地上70層,建筑面積約為15萬m²,建筑高度299.65米,結構高度292.05米。包括9號樓在內的津灣廣場已成為天津市海河沿線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被評為“十大最美海河景觀”。 新型高效結構體系與建筑功能完美結合 建筑超高、立面多次收進以及底層大空間的建筑要求,使結構方案設計極為復雜,經過多方案比較,確定了合理的結構體系,采用底部巨型框架、上部密柱框架—核心筒結構。整個結構體系巧妙的將巨型結構與密柱框-筒結構有機融合,在獲得底部大空間的同時,利用密柱框架整體抗側性能好的特點,有效的節約土建材料用量。 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關鍵技術研發 性能化設計是大型復雜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的關鍵技術。本項目成功運用多種有限元軟件對結構進行抗震計算分析和校核,形成了超高層結構一整套系統的分析方法,并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軟件PERFORM-3D進行結構大震彈塑性時程分析,此外還進行了施工模擬分析、樓板應力分析、風洞試驗對比分析、巨柱及節點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得到專家一致肯定。 發明了一種巨型鋼骨混凝土柱 結合結構自身特點,從安全性、經濟性角度出發,發明了一種內置格構式鋼骨的巨型鋼骨混凝土柱,并成功應用于工程實際中。
02 結構消能減震設計與咨詢 在地質條件不利的高烈度地震區(例如天津市),消能減震技術的運用可有效提高建筑抗震性能、降低大震時的破壞程度、提高大震時建筑的可修性,顯著減少建造時的混凝土用量、降低碳排放,適度降低土建成本。目前,結構研發中心團隊已完成公建、住宅、改造項目等幾十棟各類消能減震建筑單體的超限設計、咨詢工作,總結出一套完善的計算分析方法,形成了一套減震超限審查設計流程。
天津市咸水沽醫院 門急診住院綜合樓 --天津市抗震設防烈度提高至8度后首個醫院項目 天津市咸水沽醫院遷址擴建工程門診住院綜合樓,建筑面積5.6萬m2,建筑功能包括門急診、醫技、住院等,分為A、B、C三個區。A區建筑高度15.9m;B區建筑高度19.55m;C區地上10層,建筑高度43.9m。 本項目為天津市抗震設防烈度提高至8度后首個醫院項目。醫院類建筑需進行重點設防。因此,在8度設防的基礎上再提高一度按9度采取抗震措施,同時增大地震作用至8度(0.3g)。 項目摒棄了傳統增大構件尺寸的方法,通過對有控及無控結構方案的選型分析,確定三個分區均采用“框架+屈曲約束支撐”結構方案,屈曲約束支撐在小震下有效提供抗側剛度,中大震下耗散地震能量,降低結構地震響應,從而滿足結構承載力和位移要求。 本工程在8度區實現10層醫療建筑采用框架結構體系,使建筑布置更加靈活,增加了使用空間,并為后續提升改造預留了條件,實現了抗震安全性、建筑功能性和綠色建筑的統一融合。 此外,針對本項目消能器相連子結構的梁柱節點,研究發明了一種十字形鋼骨混凝土柱和鋼骨混凝土梁的偏心節點,獲得國家專利,解決了以往鋼骨混凝土偏心節點造價高、施工難度大等問題。
天津市陽光海岸三期 高層住宅項目 --天津地區最大規模采用消能減震技術的住宅項目 本項目總建筑面積約42萬m²,共16個高層住宅塔樓,塔樓高度約99m。 由于本項目位于濱海新區,場地條件為8度(0.20g),IV類場地,Tg=0.65s。原剪力墻結構方案中剪力墻厚度達350mm,嚴重影響戶內空間及市場營銷。為有效降低剪力墻厚度,同時節約材料用量,選擇采用消能減震技術,在原剪力墻方案基礎上,選取合理位置布置粘滯阻尼墻。 地震作用下,粘滯阻尼墻有效耗散地震能量,使結構基底剪力減小20~30%,使層間位移角平均減小20%,通過性能化設計,有效保證了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特別是中大震下安全性能。同時使剪力墻厚度由350mm減小至200mm,使地上建筑戶內使用面積增加2.5%,節約鋼筋量約15%,節約混凝土量約12%,實現了安全性和經濟性的有機統一。
03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設計及房屋鑒定檢測 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城市不斷更新,既有建筑的使用功能也面臨提升,安全性能需要加強。近年來,綠色建筑設計研究院在既有建筑鑒定檢測和提升改造領域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工程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協同建院各部門為甲方提供“房屋鑒定檢測-原建筑測繪-改造方案設計-全專業施工圖設計-綠建改造設計(咨詢)-弱電施工圖設計-BIM設計-裝修設計-消防咨詢-組織專家評審-施工圖審查咨詢-弱電系統檢測-裝修后環境檢測 -EPC工程總承包”等建筑改造全過程服務。 目前,綠建院結構研發中心和檢測中心根據既有建筑使用功能形成“商業改造”“辦公、酒店(公寓)改造”“舊廠房改造”三個主要改造類業務板塊。已完成的商業類改造及鑒定檢測典型案例包括:和平大悅城(原津匯廣場)、萬科商業廣場(原廣東路世紀聯華超市)、仁恒海河廣場商業(原東馬路樂天百貨)、萬象城(原銀河廣場、鑒定檢測)等。已完成的辦公、酒店(公寓)類典型案例包括:人民大會堂天津廳、寧夏廳改造、西青區行政許可中心、天津市先進制造創新綜合體、河西黨群服務中心、江西大廈、華潤紫陽里長租公寓、福建路風貌建筑等。已完成的舊廠房改造類典型案例包括:黑牛城道新八大里建設指揮部(原大明北方汽修廠廠房)、食品集團一冷項目、中船重工某研究所鑄造車間等。
和平大悅城——百貨升級購物中心的成功典范 項目位于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商圈,原為天津的老字號商場“津匯廣場”;炷量蚣-剪力墻結構。要根據市場需求將老式百貨商場升級為綜合購物中心。結構改造內容包括增加共享大廳、增加“飛天梯”、 改變多部電扶梯位置、局部增加建筑使用荷載等。設計團隊對該建筑進行了小震、中震、大震分析計算及超限設計符合,制定了可行的加固措施,保證了建筑方案的有效實施。實現了大悅城品牌標志性的“飛天梯”, 1-4層、4-6層均有飛天梯可直達,既加入了景觀效應,也為一成不變的動線增添了新活力,使整座購物中心集購物、餐飲、休閑于一體,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站式購物的極致體驗。
萬科商業廣場(廣東路)改造項目——由超市到購物中心的完美提升 項目位于天津市河西區九龍路人民公園附近,原為“世紀聯華廣東路店”。鋼框架結構,2.8萬平米。功能從超市提升為購物中心。通過對傳統加固改造方式與消能減震改造方案的對比,綜合成本、工期等技術經濟因素,確定最優改造方案。建筑內部契合商業特點進行結構改造,拆除一部分框架鋼梁及樓板,形成共享空間,并且在屋頂進行結構加建,從而實現特色挑空、超級回廊和室內街區等特色建筑空間。結構在成本最優化的情況下做出最大改造,在安全、經濟、適用、綠色的基礎上,實現了業態升級和購物場景優化,滿足了消費者的空間感、舒適度和體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