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化城市管理理論初探(之一)——網格化城市管理的本質特征
全國勘察設計信息網 www.lasveagshotels.com
2017/11/21 6:13:13
來源: 全國勘察設計信息網
【字體:大 中 小】打印本頁
網格化城市管理起源于北京市東城區,顧名思義網格化城市管理的基礎之一是劃分網格,明確責任,目前不少城市政府或者政府部門把劃分網格、明確責任的工作都冠以網格化的名義,網格化被泛化化。從歷史的角度對東城區網格化城市管理進行分析,其本質特征并不是劃分網格,明確責任,而是城市管理從定性走向定量。是‘數據說話,數據管理,數據決策,數據創新’典型案例。它實現了城市管理由粗放型、經驗型的定性管理向精細型、理論型的定量管理的偉大轉變,為城市管理的科學化奠定了基礎。馬克思說:‘一種科學只有在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完善的地步’,網格化城市管理實現了城市管理的數量化,為數學在城市管理中的運用奠定了基礎,為逐步探索城市管理的規律,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的科學理論體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13年的實踐證明,網格化城市管理的基本運行方式,適合于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因此,它也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數量化、科學化奠定了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說,網格化城市管理是大數據社會的必然產物,同時,它也從一個側面向人們展示了大數據社會的到來。 從2004年東城區推行網格化城市管理到現在,網格化在全國迅速發展,按照東城區創建的基本運行模式推進并逐步發展起來的網格化運行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具有以下五個基本特征:
第一、是依法產生的數據 住建部制定的網格化部、事件立案、結案標準中所涉及的部件事件都有法律依據,部分城市拓展的部、事件和對市民、單位監督的標準都有法律依據。例如:北京市朝陽區網格化運行系統的標準中,共涉及267部法律法規。網格化系統確定的各項任務也是依據各級政府的政策制定的。
第二、是客觀的數據 網格化系統在發現問題環節,復查核查環節都是由第三方獨立完成的,確保了數據是客觀性。目前,相當多的城市沒有按照原東城區模式建立獨立的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實行高位的獨立監督。因此,數據的客觀性大打折扣。
第三、是實時的數據 網格化運行系統是建立在監督員天天實時發現問題,各類責任主體天天解決問題基礎上的,這就確保了數據的實時性。這是網格監督區別于監察局行政效能監督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四、是逐步趨于完整的數據 要實現‘數據說話,數據管理,數據決策,數據創新’的目標,數據的完整性是基本要求。網格化城市管理系統運行的過程中,客觀上需要數據有逐步趨于完整。例如:對社會單位的監督評價,不光要監督其遵守’門前三包’法規的情況,還要監督其遵守‘消防安全’、‘勞動保障’等各類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對其他責任主體的監督也同樣需要數據逐步趨于完整。
第五、是逐步趨于精準的數據 要實現‘數據說話,數據管理,數據決策,數據創新’也同樣需要數據逐步趨于精準。網格化城市管理系統運行的過程中,客觀上也需要數據逐步趨于精準。例如:一處一平米一下的暴露垃圾和一處100平米以上的暴露垃圾都分別做為一個案件來考核相關責任主體,幾個小廣告做為一個案件,一處違法建筑也做為一個案件來考核相關責任主體,這些顯然也是不合理的。這就需要數據逐步趨于精準。 網格化城市管理運行系統運行過程中所產生數據是否具備這五個特征,是衡量真網格化還是泛網格化的基本要素。
作者:皮定均,朝陽區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原主任
|